威斯尼斯人娱乐官方网址-威斯尼斯人老品牌

新闻动态

一周资讯NO.118 |聚焦医药动态0617~0623

图片

引言

关注生命科学领域突破进展,聚焦热点政策,观澜创新治疗产品行业动态,耕耘于分秒,收获于细微,做乘风破浪的生物医药人!

图片







国内政策发布


01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药品审评中心发布《人源性干细胞及其衍生细胞治疗产品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试行)》的通告(2023年第37号)

image.png

通知原文:

https://www.cde.org.cn/main/news/viewInfoCommon/f82a0fee1e625a1a3834a93cee3836c7








药物监管获批情况



01


零的突破!首款DMD基因疗法今日获批

近日,Sarepta Therapeutics公司宣布,其与罗氏(Roche)联合开发的基因疗法Elevidys(delandistrogene moxeparvovec,SRP-9001)获得美国FDA加速批准上市,成为首个用于治疗杜氏肌营养不良(DMD)4-5岁患者的一次性基因疗法。这些患者携带经验证的DMD基因突变,且并没有预先存在阻止该疗法作用的医学原因。根据行业媒体Endpoints的报道,Elevidys亦是首个通过加速批准上市的体内基因疗法。


02


FDA授予基因疗法优先审评资格,治疗这项复杂遗传疾病

Bluebird bio近日宣布FDA已接受其治疗镰状细胞贫血(SCD)患者的lovotibeglogene autotemcel(lovo-cel)基因疗法的生物制品许可申请(BLA),并授予优先审评资格。FDA预计在2023年12月20日前完成审查。根据新闻稿,此BLA的递交是基于迄今最大型、完整的SCD基因疗法临床项目的结果。


03


有望成为重磅!这些患者迎来首款FDA批准皮下注射疗法

日前,argenx公司宣布,美国FDA已经批准Vyvgart Hytrulo皮下注射液上市,用于治疗抗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阳性的成人全身性重症肌无力(gMG)患者。新闻稿指出,这是FDA批准治疗这一患者群体的首款皮下注射疗法这一注射剂型可将患者原本需要1个小时的静脉输注缩短为用时30-90秒的皮下注射,为患者用药提供极大便利。


04


新药获FDA批准,显著降低中风发生、心脏病死亡风险达31%    

近日,Agepha Pharma宣布,美国FDA已批准Lodoco上市,作为作为预防动脉粥样硬化(atheroprotective )的抗炎症心血管疾病疗法,降低成人患者心肌梗死(MI)、中风、冠状动脉血运重建(coronary revascularization)以及心血管死亡的风险。之前试验结果显示,Lodoco能在标准治疗基础之上,额外降低已确诊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成人患者的心脏事件风险达31%。据新闻稿称,Lodoco是FDA批准的首款针对心血管疾病的抗炎症药物。


05


持续应答近一年,潜在“first-in-class”端粒酶抑制剂递交FDA上市申请    

日前,Geron Corporation宣布向美国FDA递交新药申请(NDA)并请求授予其潜在“first-in-class”端粒酶抑制剂imetelstat优先审评资格,用于治疗对红细胞生成刺激剂(ESAs)无应答或产生耐药,或无法接受ESAs的输血依赖性贫血成年患者,这些患者患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低至中度-1风险)。同时,Geron预计将于2023年下半年在欧盟递交药物的上市许可申请(MAA)。


06


罗氏旗下基因泰克宣布CD20/CD3双抗在获FDA批准

日前,罗氏(Roche)旗下基因泰克(Genentech)宣布,美国FDA已批准Columvi(glofitamab)用于复发或难治性(R/R)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或由滤泡性淋巴瘤引起的大B细胞性淋巴瘤(LBCL)成年患者的治疗,这些患者经过二线或多线的系统治疗。1/2期NP30179关键研究显示,Columvi治疗后患者获得持久反应,总缓解率为56%,完全缓解率为43%,中位缓解持续时间为1.5年。


07


溶瘤病毒VG161获美国FDA授予快速通道资格FTD!

近日,复诺健生物宣布收到FDA治疗药品办公室(Office of Therapeutic Products)的正式书面回函,其原创开发的溶瘤病毒产品I类创新药VG161被授予FDA快速通道资格(Fast Track Designation, FTD), 用于治疗经标准治疗失败的晚期肝细胞癌(advanced unresectabl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08


驯鹿生物抗CD19单抗在美国获批临床

近日,驯鹿生物宣布其研发的抗CD19单抗IASO-782注射液临床试验申请已完成美国FDA审评,获准在美国开展针对自身免疫性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和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wAIHA)的临床试验。据悉,这也是驯鹿生物第二款获FDA临床试验批准的产品。


09


罗氏神经罕见病新药「利司扑兰」适应症拓展在华获批

前,罗氏(Roche)宣布其神经罕见病创新药物利司扑兰口服溶液用散的适应症拓展已经获中国国家药监局(NMPA)批准。据悉,利司扑兰于2021年6月在华首次获批,用于治疗2月龄及以上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患者,开启了SMA口服治疗的新时代。此次获批则将利司扑兰的适用人群拓展至16日龄及以上的SMA患者


10


阿斯利康1类新药CDK9抑制剂在中国获批临床

日前,中国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官网显示,阿斯利康(AstraZeneca)申报的1类新药AZD4573获得临床试验默示许可,拟开发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r/r PTCL)。公开资料显示,AZD4573是一种CDK9抑制剂,目前正在海外开展治疗血液肿瘤的2期研究。


11


科伦博泰/默沙东TROP2-ADC联合疗法2期临床在欧盟获批

日前,科伦博泰宣布,该公司与默沙东(MSD)正合作开发的创新TROP2-ADC SKB264(MK-2870)联合抗PD-1单抗帕博利珠单抗用于选定的多种晚期实体瘤患者的2期临床研究,已获得欧洲药品管理局(EMA)临床试验批准。


12


辉瑞PARP抑制剂组合疗法获FDA批准上市,治疗前列腺癌!

日前,辉瑞(Pfizer)宣布,美国FDA已批准口服PARP抑制剂Talzenna(他拉唑帕利,talazoparib)联合Xtandi(恩扎卢胺,enzalutamide)用于同源重组修复(HRR)基因变异的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成人患者的治疗。临床试验数据显示,组合疗法可将HRR基因突变mCRPC患者的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55%。辉瑞在新闻稿中表示,Talzenna是首个获批与现有标准治疗(恩扎卢胺)联合用于HRR基因突变mCRPC成人患者的PARP抑制剂。


13


艾伯维/罗氏BCL-2抑制剂「维奈克拉」新适应症在中国申报上市

日前,中国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官网最新公示,艾伯维(AbbVie)递交了维奈克拉片的新适应症上市申请并获得受理。公开资料显示,维奈克拉(venetoclax)是艾伯维与罗氏(Roche)联合开发的一款BCL-2抑制剂,此前已在中国获附条件批准用于治疗成人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患者


14


恒瑞医药抗PCSK9单抗「瑞卡西单抗」申报上市

日前,中国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官网显示,恒瑞医药递交的1类新药注射用瑞卡西单抗的上市申请已获得受理。公开资料显示,瑞卡西单抗(recaticimab,SHR-1209)是一款抗PCSK9单抗,拟开发用于治疗高胆固醇血症


15


靶向CD7!森朗生物CAR-T产品获批临床

日前,河北森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森朗生物”)宣布其研发的靶向CD7的CAR-T产品“SENL101自体T细胞注射液”获得临床试验默示许可,针对的适应症为:成人复发或难治性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白血病。这也是森朗生物第2款进入临床的CAR-T产品。


图片


1

首次!这款神经退行性生物标志物治疗后显著降低,最新临床积极结果公布

日前,Denali Therapeutics公司公布其在研酶替代疗法DNL310于II型黏多糖贮积症(MPS II,又名亨特综合征)的临床1/2期试验新的中期分析结果数据显示,与基线相较,MPS II患者血清中的神经丝蛋白轻链(NfL)水平显著减少达64%。根据新闻稿,这是首次MPS II患者在接受治疗后产生显著NfL水平下降的报道。DNL310的临床2/3期试验正在全球进行中。


2

近95%患者3年癌症无进展!ADC组合疗法达到3期临床主要终点

近日,Seagen宣布,其抗体偶联药物(ADC)Adcetris与化疗联用,在一线治疗晚期经典霍奇金淋巴瘤(cHL)的一项3期临床试验,达到共同主要终点与国际标准化疗组合治疗方案相比,达到疗效的非劣效性和耐受性的优越性标准。接受Adcetris/化疗组合疗法治疗的患者3年无进展生存率达到94.9%。


3

94%癌症完全缓解!潜在“best-in-class”的CAR-T疗法最新试验积极结果公布

日前,百时美施贵宝(BMS)公司宣布两项关键试验的初步分析结果,分别是TRANSCEND FL临床2期试验评估细胞疗法Breyanzi(lisocabtagene maraleucel;liso-cel)在复发或难治性滤泡性淋巴瘤(FL)患者中的疗效,以及TRANSCEND NHL 001临床1期试验,评估Breyanzi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套细胞淋巴瘤(MCL)患者的结果。分析显示,接受Breyanzi治疗的FL患者有97%达成缓解,其中94%的患者达到完全缓解(CR),且在12个月时,81.9%的应答者仍在持续缓解。而在MCL试验中,有86.5%的患者达成缓解,其中74.3%的患者达成CR。根据新闻稿,两项试验结果显示Breyanzi为治疗淋巴瘤潜在“best-in-class”的CD19靶向CAR-T疗法。


4

一线治疗晚期胃癌!Keytruda组合疗法3期试验达主要终点

默沙东(MSD)近日宣布,KEYNOTE-811临床3期试验达到其中一个双主要终点。在独立数据监测委员会进行的预定中期分析显示,与安慰剂组合相比,抗PD-1疗法Keytruda与曲妥珠单抗和化疗的联合用药作为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晚期胃癌或胃食管交界处(GEJ)腺癌患者一线疗法时,在意向治疗(ITT)群体中表现出在无进展生存期(PFS)上的统计学显著改善。基于试验中患者肿瘤PD-L1表达的亚群分析,默沙东正在与美国FDA合作更新Keytruda在HER2阳性胃癌或GEJ腺癌中的适应症。


5

肝脂肪降低51%!NASH突破性疗法3期临床试验全面改善疾病指标

近日,Madrigal Pharmaceuticals在欧洲肝脏研究协会年会(EASL 2023)上公布了在研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疗法resmetirom的关键性3期临床试验的详细结果。结果显示,resmetirom不但在多种患者亚群中达到试验的主要终点,而且非侵入性影像学和生物标志物数据支持resmetirom为广泛患者提供症状缓解。


6

首次!这款神经退行性生物标志物治疗后显著降低,最新临床积极结果公布

Denali Therapeutics公司今日公布其在研酶替代疗法DNL310于II型黏多糖贮积症(MPS II,又名亨特综合征)的临床1/2期试验新的中期分析结果。数据显示,与基线相较,MPS II患者血清中的神经丝蛋白轻链(NfL)水平显著减少达64%。根据新闻稿,这是首次MPS II患者在接受治疗后产生显著NfL水平下降的报道。DNL310的临床2/3期试验正在全球进行中。


7

创新疗法显著延缓肾功能衰退,3期临床试验已经启动

日前,Vera Therapeutics宣布,其治疗IgA肾病(IgAN)的重组蛋白疗法atacicept在2b期临床试验ORIGIN中达到主要和关键性次要终点,在36周后显著降低蛋白尿水平并稳定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该公司已经启动3期临床试验进一步评估atacicept治疗IgAN患者的效果。


8

显著缓解溃疡性结肠炎!艾伯维IL-23抗体3期试验达主要终点

艾伯维(AbbVie)近日公布COMMAND临床3期维持试验的积极顶线结果,数据显示Skyrizi(risankizumab)在治疗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UC)的成年患者52周时达主要终点(即根据调整后Mayo评分的临床缓解)以及关键次要终点。


9

打破30余年成药难题,β-catenin拮抗剂步入临床

近日,Sapience Therapeutics宣布,其1/2期临床试验ST316-101已经完成首例受试者给药。该研究旨在评估其β-catenin拮抗剂ST316的安全性和早期效果。β-catenin蛋白是许多癌症的主要驱动因素,但30多年来针对该靶点的药物开发一直受挫。ST316可以选择性地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致癌性激活,而不影响其在正常细胞中的活性。


图片

01

 

npj | Analyses of canine cancer mutations and treatment outcomes using real-world clinico-genomics data of 2110 dogs

6788358ca330fce7e1835b28891dc6f4.png

2016年时,一家致力于利用基因组学和人工智能(AI)技术把治疗人类癌症所获得的经验应用于宠物狗的公司One Health诞生了。该公司在近几年建立并维护了一个庞大的犬类癌症临床-基因组数据库,包含来自全美900家兽医诊所中接受癌症治疗的4000只宠物狗的肿瘤基因组数据。利用其中一些数据,One Health意外地从狗的癌症治疗中发现了药物开发的新方法,并将这些研究成果整理发表在学术期刊npj Precision Oncology上。

更多解读:

开发一种药物的时间往往可能需要以十年为单位,并投入数十亿美元。而在这个过程中,据估计有97%的候选药物在临床试验阶段就会宣告失败。当前,药物的开发主要是通过试错法,并高度依赖在小鼠身上进行的候选药物测试。但小鼠作为药物测试模型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尤其是小鼠和人类在基因组、生理学和代谢方面存在的显著差异,使临床前模型中获得的结果有时并不能很好地转化到人类身上。

目前,药物研发人员和科学家们正试图通过各种手段来打破这一局限性,例如人类器官芯片机器学习计算机模拟等多种方法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在肿瘤药物开发方面,利用比较肿瘤学(comparative oncology)——将患有癌症的犬类作为人类癌症模型的研究也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近期,一家名为One Health的公司表示,通过收集患癌宠物狗的基因组数据并监测它们的治疗结果,有望改变以往“大海捞针“式的药物开发模式。这种新方法通过挖掘现有药物的新适应症,有望加速抗肿瘤药物的开发过程。

以往的研究显示,自然患癌的狗是一种非常好的用于人类癌症研究的模型,因为两者在基因上是同源的,癌症的自然发生率类似,且两者对靶向治疗作出的反应也相似。可以说,自然患癌的狗一直是抗癌疗法开发过程中未能充分利用的一大资源。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总共收集和分析了2119只患癌宠物狗的生存结果,以及其中1108只狗的肿瘤基因组数据和预后。当研究人员对其数据库中超过1亿个数据点进行分析时,他们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结果——狗的癌症发展过程(诊断、治疗、对药物的反应和预后)与人类癌症的发展过程非常相似,并且那些接受非获批适应症小分子靶向药物用药的狗的中位生存期显著延长,甚至有些狗的预期寿命增长了三倍!这些小分子靶向药最初是为人类患者设计的,但由于狗和人类的癌症非常相似,狗也能从这些药物中获益。
这一发现给研究人员以极大的启发,既然狗可以从治疗人类的抗癌药物中获益,那么在狗身上疗效非常好的超适应症用药的结果,是否也能在人类中被复现?如果这种方法可行的话,这将为加速癌症药物的开发提供巨大的助力,并有望改变人类癌症药物的开发方式!因为相比于人类,狗在药物治疗上更加自由,只需经过狗主人同意,兽医就能为狗开出他认为对狗有效的药物,即便这种疾病不在该药物的适应症范围内。
One Health的研究人员表示,该研究中仅仅使用数据量相对较小的1000只狗与10种小分子药物的数据,他们已经能够从两种现有药物中找到潜在的新治疗用途。那么,通过大量收集和分析所有接受治疗的患癌的狗的数据,新药研发人员可以更迅速地找出现有药物的新应用。肿瘤学家则可以快速跟进这些发现,并设计针对性的临床试验进行验证。
目前,已有一些生物医药公司开始关注这种新的药物开发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例如卫材(Eisai)就曾利用One Health的平台针对其现有的用于治疗乳腺癌和脂肪肉瘤的药物eribulin发起过研究,以探索该疗法是否也能有效治疗血管肉瘤和上皮样血管内皮瘤。基于One Health提供的积极数据,卫材迅速启动了1项人体临床试验。由于初步结果符合预期,该研究现已进入2期临床试验阶段。
除eribulin以外,基于狗的癌症研究结果开展人类临床试验的例子还有很多。早在2017年,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就看到狗作为癌症模型帮助新药开发的潜力,便向6所兽医学校提供了1150万美元的拨款,用于研究宠物狗的癌症免疫疗法。这项举措催生了明尼苏达大学和科罗拉多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人类身上开展的两项1期临床试验。基于这些积极成果,NCI在2022年将这项比较肿瘤学的项目扩展到了另外6所兽医学校。此外,改变了血液癌症治疗格局的重磅BTK抑制剂伊布替尼(ibrutinib)也曾得到过科罗拉多州立兽医学校在患有癌症的宠物狗中进行的临床试验的帮助。
正如One Health的研究人员所说,针对狗的癌症研究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机会,那就是从中学习如何更好地对抗人类的癌症。相信随着基因检测和大数据分析成本的不断下降,该领域将有机会得到长足的发展,进一步加速药物开发过程,提高药物开发的效率和成功率,从而挽救数百万癌症患者的生命。让我们拭目以待!

02


NEJM | Tirofiban for Stroke without Large or Medium-Sized Vessel Occlusion

bedcbcaba30af1033c7cb64087facb74.png

近日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发表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桥医院)杨清武、资文杰教授团队开展的RESCUE BT2试验的分析结果。该研究表明,中度或重度卒中患者(不伴有大/中等大小脑血管闭塞)静脉输注替罗非班48小时联合口服阿司匹林90天,可显著改善临床结局。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资文杰、宋加兴、孔维遴、黄嘉诚为该文共同第一作者,杨清武教授为通讯作者

更多解读:

     

      卒中(俗称“中风”)致死率、致残率较高,早期及时溶栓治疗可以使患者脑血管再通,恢复患者局部脑组织的血液灌流。目前认为,静脉溶栓最佳治疗时间在4.5小时以内。由于最佳治疗的时间窗较窄,且静脉溶栓存在一定禁忌证,因此真正能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较少。据估计,中国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卒中患者比例尚不足10%。

      除了静脉溶栓治疗外,血管内血栓切除术(EVT)也是治疗卒中的有效治疗方式。但是,血管内血栓切除术主要对大血管闭塞或中等大小血管闭塞所致的卒中有效。因此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急性卒中患者(伴有大/中等大小脑血管狭窄或穿支动脉/远端分支脑血管闭塞,但不伴有大/中等大小脑动脉闭塞)尚缺乏合适的治疗手段。

      论文指出,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与血小板聚集以及血小板介导的血栓形成有关。基于糖蛋白Ⅱb/Ⅲa受体抑制剂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中的成功探索,该类药物或可抑制急性脑卒中患者中血小板介导的血栓形成。

      替罗非班是一种速效、高选择性、低分子量的非肽类糖蛋白Ⅱb/Ⅲa受体抑制剂。替罗非班半衰期较短,患者停止给药后约3小时内出血时间即可恢复正常。既往多项非对照、观察性研究的结果表明,替罗非班单药治疗或辅助治疗可能对特定急性卒中患者有效。

      当前这项名为RESCUE BT2的多中心、双盲双模拟、随机临床试验,旨在针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不伴有大/中等大小血管闭塞),评估替罗非班与阿司匹林的疗效和安全性差异。试验人群包括卒中发作后24小时内不适合溶栓或血栓切除术的患者、卒中症状进展的患者以及溶栓后病情恶化或未能改善的患者。

      RESCUE BT2试验的患者纳入标准包括:不伴有大/中等大小脑血管闭塞的缺血性卒中;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5分;至少1处肢体中重度无力。总体而言,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至少存在一种以下临床表现:

  • 不适合溶栓或血栓切除术(发病不超过24小时);

  • 发病后24~96小时卒中症状进展;

  • 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 溶栓后4~24小时未发生任何改善。

      入组患者被分配接受静脉注射替罗非班+口服安慰剂(替罗非班组),或口服阿司匹林+静脉注射安慰剂(阿司匹林组)治疗2天。此后,所有患者口服阿司匹林直至第90天。研究主要疗效终点是“优良临床结局”,定义为90天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为0或1分(评分分值范围为0~6;其中0分代表无症状,6分代表死亡)。

      研究共纳入中国1177例伴有中度或重度卒中症状的患者(大多数患者伴有较小梗死灶,推测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其中606例患者被分配至替罗非班组,571例患者被分配至阿司匹林组。

      分析结果显示,替罗非班组和阿司匹林组90天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为0或1分的患者比例分别为29.1%和22.2%(校正风险比[aRR]为1.26;95% CI:1.04~1.53;P=0.02)。

      此外,替罗非班组和阿司匹林组患者的死亡率相似。安全性方面,替罗非班组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为1.0%,而阿司匹林组为0%。

      总体而言,RESCUE BT2试验的分析结果表明,与低剂量阿司匹林治疗相比,近期发生卒中或卒中症状进展的患者(不伴有大/中等大小脑血管闭塞)静脉注射替罗非班获得“优良临床结局”的可能性更大。安全性方面,替罗非班组患者颅内出血的发生率总体较低,但与阿司匹林组患者相比略高。

03


Molecular Cancer | Super-enhancer-driven TOX2 mediates oncogenesis in Natural Killer/T Cell Lymphoma

6c1fe44a45640f84d81a3435c068ccf3.png

近期,新加坡国立大学(NUS)癌症科学研究所(CSI Singapore)的一个团队发现,NKTL患者中的一种转录因子TOX2水平的异常增加会导致NKTL的生长和扩散,并过度生产PRL-3——一种在多种类型的癌症的存活和转移中都起关键作用的致癌性磷酸酶。这一重大发现有望为NKTL患者提供潜在的新治疗方法。这项研究结果已整理发表在学术期刊Molecular Cancer上。

更多解读:   

      外周NK/T细胞淋巴瘤(NKTL)是一种与爱泼斯坦-巴尔病毒(EBV)有关的非霍奇金淋巴瘤。这种癌症在亚洲和拉丁美洲较普遍,主要发生在上消化道。NKTL的标准治疗方法是化疗结合放疗,但常常会出现复发率高和严重副作用的问题。尽管已经有新的疗法(如PD-1抗体)被开发出来,但NKTL的治疗目前仍然是一个挑战。如果能更深入地理解这种疾病的分子机制,就有望指导开发出有效的靶向疗法,以提高NKTL患者的生存率,特别是对那些难治病例和复发病例。

      以往的基因表达谱研究已经发现了NKTL病理过程中的一些失调信号通路,包括JAK/STAT通路、PDGF通路、NOTCH-1信号通路和NFκB通路等。研究人员在NKTL的肿瘤细胞中也发现了一些与正常NK细胞相比表达增强的基因,如BIRC5RUNX3AURKAEZH2,这些基因在疾病进程中起重要作用。此外,表观遗传程序的改变也被发现与NKTL的发病机制有关。

      而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把目光聚焦在了DNA调控元件的一个区域——增强子上,增强子能通过与基因启动子的长距离染色质相互作用,增强基因的转录。超级增强子(SE)是一组靠得很近的增强子,在各种实体瘤和血液恶性肿瘤中都有报道发现致癌性SE的异常聚集和激活。但在NKTL中,SE的图谱和生物学功能还不清楚。因此,研究团队的目标是定义NKTL的SE图谱,以更好地理解NKTL的分子病理机制,并找出新的治疗靶点。

      研究人员们发现,NKTL肿瘤细胞和正常的扁桃体细胞中的SE图谱有很大的区别。通过进一步分析,研究人员发现NKTL样本中几个关键的转录因子基因(如TOX2TBX21EOMESRUNX2ID2)上有SE的存在。

      更重要的是,他们发现TOX2在NKTL中的表达高得异常,并且TOX2的高表达与更低的生存率相关。随后,研究人员通过使用一些生物技术(如shRNA敲低,CRISPR-dCas9干扰等)对TOX2的表达进行调控后发现,TOX2的表达对NKTL细胞的生长、存活和集落形成能力都有很大的影响。

      进一步的机制研究发现,参与调控细胞分化、增殖和凋亡的转录因子RUNX3可以通过与TOX2基因上的SE结合来调控其转录。而TOX2基因被沉默时,NKTL细胞在体内形成肿瘤的能力也会受到损害。

      最后,研究人员还发现一种与肿瘤转移相关的磷酸酶PRL-3是TOX2促癌作用的关键下游效应器,已在细胞实验和大量患者的肿瘤样本中得到了验证。这是研究人员们首次发现TOX2和PRL-3参与了NKTL的形成过程。目前,还没有针对TOX2的特异性抑制剂。因此,TOX2或其下游的PRL-3有望成为NKTL患者的潜在新治疗靶点,这需要在临床上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该研究的共同主要作者、CSI Singapore的Chng Wee Joo教授表示:“我们现在已经确定了NKTL的新治疗靶点——TOX2和其下游的PRL-3。针对这些靶点我们可以使用不同的策略,例如使用PROTAC分子靶向降解TOX2可能是可行的选项。而针对PRL-3的人源化抗体已经在新加坡、美国和中国获准开展2期临床试验,用于治疗所有实体肿瘤。鉴于我们从这项研究中得到的发现,现在正是评估该PRL-3抗体对NKTL患者的疗效的时候了。”

      目前,该团队已开始针对NKTL进行TOX2和PRL-3靶向疗法的新药测试,他们的长期目标是将这些新的药物推进到临床试验。让我们期待有更多的好消息传来!



其他最新文章推荐

Increased PDGFRB and NF-kB signaling caused by highly prevalent somatic mutations in intracranial aneurysms

1b320962f25d004b11ab710206c9350a.png

Cooperative phagocytosis of solid tumours by macrophages triggers durable anti-tumour responses

046b3da71545ec15d8f324d24973d385.png


Organism-wide,cell-type-specific secretome mapping of exercise training in mice

19d2a1df3e8201bbd1748713aa5e8e92.png

图片


资料根据公开数据搜集整理

资料整理:威斯尼斯人老品牌综合办公室

文章来源:公开信息搜集


相关阅读



一周资讯NO.116 |聚焦医药动态0603~0609

一周资讯NO.115 |聚焦医药动态0527~0602

一周资讯NO.114 |聚焦医药动态0520~0526

一周资讯NO.113 |聚焦医药动态0513~0519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