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生命科学领域突破进展,聚焦热点政策,观澜创新治疗产品行业动态,耕耘于分秒,收获于细微,做乘风破浪的生物医药人!
01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药品审评中心发布关于“政策解读”栏目上线的通知
通知原文:
https://www.cde.org.cn/main/news/viewInfoCommon/54c9bf5c46fdfd190f40b2e8fd0ec0f8
01
全球首款!阿斯利康挽救致命出血疗法结果超预期,提前寻求全面批准
近日,阿斯利康(AstraZeneca)公司宣布,基于上市后4期临床试验的数据,他们正准备将其抗凝剂逆转疗法Andexxa从美国FDA的加速批准阶段推进至全面批准阶段。该公司根据独立的数据和安全监测委员会的建议,决定提前结束试验。这个建议是在对450名随机病患进行中期有效性评估后给出的,结果显示,Andexxa的抗凝剂逆转效果比最初在研究招募期预期的时间更早地显现出来。
02
贝达药业抗肿瘤1类新药「伏罗尼布」正式获批
中国国家药监局(NMPA)官网最新公示,贝达药业递交的1类新药伏罗尼布片的上市申请已获得批准,与依维莫司联合,用于既往接受过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失败的晚期肾细胞癌患者。公开资料显示,这是一款具有全新化学结构的新一代多靶点激酶抑制剂。根据贝达药业此前发布的新闻稿,伏罗尼布也是贝达药业申报的首个非肺癌适应症新药,它的获批意味着该公司向肺癌之外的其它癌症领域迈出一大步。
03
靶向EBV,百吉生物全球首创细胞疗法获FDA孤儿药认定,有望成为鼻咽癌治疗的最有力武器
日前,百吉生物收到美国FDA孤儿药开发办公室(Office of Orphan Products Development,OOPD)正式书面回函,其全球首创的针对鼻咽癌免疫细胞治疗药品BRG01被授予“孤儿药资格认定”(Orphan Drug Designation, ODD)。
04
百济神州BTK抑制剂「泽布替尼」新适应症拟纳入优先审评
近日,中国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官网最新公示,百济神州BTK抑制剂泽布替尼拟纳入优先审评,拟定适应症为:联合奥妥珠单抗(新一代抗CD20单抗)用于既往接受过至少二线系统性治疗的复发或难治性滤泡性淋巴瘤(FL)患者。
05
儿童近视滴眼液在美国申报上市,兆科眼科拥有中国权益
日前,兆科眼科合作伙伴Vyluma公司宣布,美国FDA受理了0.01%低浓度阿托品NVK002的新药上市申请(NDA),将对这一儿童近视的潜在治疗方案进行审批。PDUFA日期为2024年1月31日。NVK002是一款具有专利配方、试验性、不含防腐剂、每晚使用的滴眼液,适用于3至17岁的患者。
06
和誉医药创新CSF-1R抑制剂在欧洲获优先药物资格
近日,和誉医药发布新闻稿称,其创新CSF-1R抑制剂pimicotinib(ABSK021)被欧洲药品管理局(EMA)授予优先药物资格(PRIME),用于治疗不可手术的腱鞘巨细胞瘤。该授予是基于pimicotinib治疗腱鞘巨细胞瘤患者的1b期临床试验积极结果。
07
默沙东115亿美元收购公司所得,潜在“first-in-class”疗法在中国申报临床!
近日,中国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官网公示,默沙东递交了1类新药注射用sotatercept的临床试验申请,并获得受理。公开资料显示,sotatercept是默沙东斥资115亿美元收购Acceleron Pharma公司获得的关键在研疗法,为一款在研新型激活素信号抑制剂类生物制剂,用于治疗肺动脉高压(PAH)。该药也被行业媒体Evaluate列为2023年有望获批的十大潜在重磅疗法之一。
08
杨森「乌司奴单抗」在中国获批儿童银屑病适应症
近日,强生(Johnson & Johnson)旗下杨森公司(Janssen)中国宣布,其创新药物喜达诺(乌司奴单抗注射液,规格:45mg/0.5ml/支)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用于治疗对其他系统性治疗或光疗应答不足或无法耐受的6岁及以上儿童和青少年(体重60公斤至100公斤)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患者。此前,该药已在中国获批用于治疗成人中度至重度斑块状银屑病。
09
治疗心衰!核心医疗人工心脏在中国获批
日前,中国国家药监局(NMPA)官网公示,已经批准了核心医疗生产的“植入式左心室辅助系统”创新产品注册申请,这是中国第四款植入式左心室辅助系统。该产品与特定人工血管配套使用,为进展期难治性左心衰患者血液循环提供机械支持,用于心脏移植前或恢复心脏功能的过渡治疗。根据核心医疗新闻稿,这是该公司研发的Corheart 6植入式全磁悬浮人工心脏,其血泵直径仅34毫米、厚度26毫米、重量约90克,比同类产品直径缩小40%,重量减轻50%。
10
诺华「伊普可泮胶囊」拟纳入优先审评
日前,中国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官网公示,诺华(Novartis)公司申报的盐酸伊普可泮胶囊拟纳入优先审评,针对适应症为:成人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患者的治疗。根据公开资料,该药是诺华在研的一款潜在“first-in-class”口服补体途径因子B的抑制剂iptacopan(LNP023),此前曾被CDE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拟用于治疗PNH。
11
「阿伐替尼」获FDA批准新适应症,基石药业拥有大中华区权益
日前,基石药业合作伙伴Blueprint Medicines已于近日宣布,其精准治疗药物KIT/PDGFRA抑制剂阿伐替尼片已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惰性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症(ISM)成人患者。ISM是一种罕见的血液系统疾病,可广泛累及多个器官系统并出现一系列异常症状,显著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12
葛兰素史克HIV新药在中国获批治疗儿童患者
日前,葛兰素史克(GSK)中国宣布,其控股合资公司ViiV Healthcare的HIV治疗药物特威凯(通用名:多替拉韦钠分散片)5mg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的批准,联合其它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用于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成人、青少年和年龄≥4周且体重至少3公斤的儿童患者。
13
康方生物抗PCSK9递交两项适应症上市申请
日前,康方生物宣布旗下子公司康融东方开发的抗PCSK9单克隆抗体伊努西单抗注射液(AK102)的上市许可申请已经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受理,用于两项适应症的治疗: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和混合型高脂血症,以及杂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HeFH)。
Arvinas公布雄激素受体PROTAC疗法最新积极结果
近日,Arvinas宣布其在研药品ARV-766用于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男性患者的1/2期剂量爬坡和扩展试验的积极中期数据。ARV-766是一款可口服的PROTAC蛋白降解剂,旨在降解与带有临床耐药相关点突变的雄激素受体(AR),包括点突变L702H。此突变与细胞产生对阿比特龙(abiraterone)和其他靶向AR途径的新型激素药物(NHA)的耐药性有关。根据试验积极结果,Arvinas计划在2023年下半年启动一项ARV-766与阿比特龙联用的1b/2期试验,用以治疗尚未接受过新型激素药物治疗的患者。
预防BRAF突变结直肠癌RAS/MAPK通路耐药效果佳,新锐公布积极早期临床结果
近日,专注于发现、开发和商业化针对RAS/MAPK通路驱动癌症疗法的精准肿瘤学公司Erasca,公布了其ERK抑制剂ERAS-007在转移性BRAF V600E突变(BRAFm)结直肠癌(CRC)患者中的1b期临床试验的初步数据。
降低疾病进展风险74%!杨森/传奇生物向FDA递交申请扩展CAR-T疗法适应症
日前,杨森(Janssen)和传奇生物宣布,已向美国FDA递交了一项补充生物制品许可申请(sBLA)。该项申请旨在扩展CAR-T细胞疗法Carvykti(ciltacabtagene autoleucel,cilta-cel,西达基奥仑赛)的适应症范围,纳入既往至少接受过一种治疗(包括一种蛋白酶体抑制剂和一种免疫调节剂)的复发且来那度胺耐药的多发性骨髓瘤成人患者。
有效预防6种病毒感染,现货型细胞疗法2期研究显示出积极疗效
日前,AlloVir发布了旗下在研同种异体、现货型多病毒特异性T细胞(VST)疗法posoleucel用于治疗成年肾移植患者的BK病毒血症的临床2期研究的最终结果。这些发现支持了posoleucel在BK病毒(BKV)感染的成年肾移植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抗病毒活性。目前,尚无有效的BKV感染治疗方法。
延长晚期癌症生存期,潜在“first-in-class”疗法将推进至3期试验
近日,Bold Therapeutics在2023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公布了其在研药品BOLD-100组合疗法治疗晚期胃肠癌的积极中期结果。分析显示,BOLD-100组合疗法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根据新闻稿,Bold Therapeutics准备于2024年启动BOLD-100在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关键性3期试验。
持续维持缓解,个体化癌症疫苗展现积极数据,即将开展2期试验
近日,Transgene和NEC公司在2023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发布了关于个体化新抗原癌症疫苗TG4050用以治疗HPV阴性头颈癌患者的1期试验的新数据。分析显示,所有接受TG4050治疗的患者都已经发展出特异性免疫应答,并且至今仍保持缓解状态。两家公司预计在2024年年中获得此随机1期试验的最终结果,并预计在2023年下半年启动2期试验。
总缓解率65%,双功能抗体最新临床数据积极
日前,Bicara Therapeutics在2023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公布了其正在进行的开放标签1/1b期剂量扩展研究中,关于BCA101的初步积极数据。BCA101是一款双功能EGFR/TGF-β抗体,在临床研究中,BCA101与帕博利珠单抗联合治疗人乳头状瘤病毒(HPV)阴性、复发/转移性(R/M)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患者,总缓解率(ORR)为65%,且安全性可接受。
可降低晚期肺癌死亡风险近4成,肿瘤电场组合疗法达到3期临床主要终点
再鼎医药和Novocure公司在2023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公布了评估肿瘤电场治疗(TTFields)联合标准疗法,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3期临床研究的积极结果。试验结果显示,这一研究达到了其主要终点,中位总生存期(OS)获得显著统计学意义和临床意义的改善(HR=0.74,P=0.035)。在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用的患者组中,TTFields的疗效更为明显,可将患者死亡风险降低约37%(HR=0.63)。
减少65%肝脂肪!NASH创新组合疗法最新2b期试验结果积极
日前,Akero Therapeutics今天公布了SYMMETRY临床2b期试验的扩展队列(N=31,队列D)的顶线数据。分析显示,与基线相较,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在使用在研药品efruxifermin(EFX)与GLP-1受体激动剂联合疗法治疗12周后,其肝脂肪相对减少了65%,显著高于单独使用GLP-1受体激动剂疗法的患者(10%)。
降低癌症转移或死亡风险达65%!Moderna个体化mRNA癌症疫苗组合疗法最新数据亮眼
日前,Moderna和默沙东(MSD)公布了来自临床2b期随机试验KEYNOTE-942/mRNA-4157-P201的次要终点无远处转移生存期(DMFS)的结果,该临床试验评估了个体化新抗原疗法(INT)mRNA-4157(V940)与默沙东的抗PD-1疗法Keytruda组合,在经手术切除高风险黑色素瘤(III/IV期)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在总意向治疗(ITT)人群中,mRNA-4157与Keytruda联合的辅助治疗在DMFS上显示出统计学显著和临床有意义的改善,与单独使用Keytruda相比,降低肿瘤产生远处转移或死亡的风险达65%(HR=0.347,95% CI:0.145-0.828];单侧P值=0.0063)。
降低死亡风险近四成!膀胱癌精准疗法达到3期临床主要终点
日前,杨森(Janssen)公司公布了精准疗法Balversa(erdafitinib),治疗携带特定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基因突变的转移性或不可切除尿路上皮癌(UC)患者的3期临床试验THOR的中期分析结果。在接受过抗PD-1/PD-L1抗体治疗的患者群体中,与化疗相比,Balversa达到总生存期(OS)的主要终点,将死亡风险降低了36%。
20年来首次!潜在“first-in-class”疗法降低胶质瘤进展风险61%
日前,Servier公布了潜在“first-in-class”IDH1/2抑制剂vorasidenib,作为单药治疗残留或复发IDH突变低级别胶质瘤患者的3期临床试验结果。在预定的第二次中期分析中,vorasidenib达到无进展生存期(PFS)的主要终点,以及下一次干预时间(TTNI)的关键性次要终点,将患者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61%。此前的新闻稿指出,这是超过20年来在低级别胶质瘤治疗领域上的一大进步,vorasidenib具潜力成为这类患者的潜在首个靶向疗法。
降低癌症进展或死亡风险达52%!BMS免疫疗法3期结果积极
日前,百时美施贵宝(BMS)在2023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当中,公布其PD-1抑制剂Opdivo(nivolumab,纳武利尤单抗)在临床3期试验SWOG S1826的积极结果。与活性对照组相较,接受Opdivo治疗的晚期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新确诊患者的癌症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达52%。在Opdivo组患者中所也观察到药物毒性的减少。此积极结果将有助于支持FDA批准Opdivo作为一线疗法治疗此类患者。
奥希替尼降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死亡风险51%
日前,阿斯利康(AstraZeneca)公司在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公布了第三代EGFR抑制剂奥希替尼(英文商品名Tagrisso)作为辅助疗法,治疗早期(IB,II和IIIA期)携带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3期临床试验ADAURA的积极结果。数据显示,奥希替尼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期,5年生存率达88%。
奥希替尼降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死亡风险51%
日前,默沙东(MSD)公司宣布关键性3期临床试验KEYNOTE-671的积极结果,该试验评估了重磅抗PD-1疗法Keytruda,作为手术前(新辅助)和手术后(辅助)治疗,用于可切除的II期,IIIA期或IIIB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试验结果显示,在中位随访期为25.2个月时,新辅助Keytruda加化疗作为新辅助疗法,手术后接用Keytruda单药作为辅助疗法,与安慰剂加化疗作为新辅助疗法,接用安慰剂为辅助疗法相比,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无事件生存期(EFS),减少疾病复发,进展或死亡的风险42%(HR=0.58,[95% CI,0.46-0.72],p<0.00001)。接受基于Keytruda治疗方案的患者,中位EFS尚未达到(95% CI,34.1-NR),接受单独化疗的患者的EFS为17个月(95% CI,14.3-22)。
奥拉帕利组合达到3期主要终点,降低卵巢癌患者疾病进展风险37%
日前,阿斯利康在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公布了3期临床试验DUO-O的中期分析结果。结果显示,将PARP抑制剂奥拉帕利(英文商品名Lynparza)与Imfinzi加入到化疗和贝伐珠单抗(bevacizumab)构成的一线疗法中,与活性对照组相比,显著改善新确诊的晚期高级别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患者的肿瘤并不携带BRCA基因突变,意味着这一组合疗法,可能为更广泛的晚期卵巢癌患者造福。
BioNTech联合开发CTLA-4抗体治疗晚期肺癌结果积极,3期试验即将启动
日前,BioNTech和OncoC4公司联合公布,其共同开发的下一代抗CTLA-4抗体BNT316在临床1/2期试验中,治疗转移性、具PD-1/PD-L1抑制剂耐药性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积极结果。初步结果显示,BNT316作为单药疗法在难以治疗的患者群体中显示出令人鼓舞的临床抗肿瘤活性,同时具有可控的安全性。详细结果公布于2023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两家公司预计于2023年第3季度启动关键性3期临床试验,以检视BNT316作为单药用以治疗具免疫疗法耐药性的NSCLC患者中的疗效。
针对难治性癌症,claudin 6靶向ADC早期结果积极
日前,TORL BioTherapeutics公司公布了claudin 6(CLDN6)靶向抗体偶联药物(ADC)TORL-1-23的1期临床试验结果。试验结果显示,在25位平均接受过5种前期治疗的难治性癌症患者中,28%的患者获得确认缓解。
01
eClinicalMedicine | Safety and efficacy of CRISPR-based non-viral PD1 locus specifically integrated anti-CD19 CAR-T cells in patients with relapsed or refractory Non-Hodgkin's lymphoma:a first-in-human phase I study
近期,聚焦于基因和细胞治疗的上海邦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邦耀生物”)的全新一代非病毒定点整合CAR-T技术(Quikin CART®)治疗复发/难治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R/R B-NHL)的研究成果被《柳叶刀》旗下发表综合医学研究的高端金色开放获取期刊eClinicalMedicine接受发表,这是该项CAR-T研究成果继国内首次发表在Nature主刊之后,再次获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认可。不仅代表了邦耀生物在CAR-T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极具创新性,对推动新一代CAR-T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意味着邦耀生物已成功迈向基因和细胞治疗的国际第一梯队。
更多解读:
这是一项全球首个开展的“基于CRISPR技术靶向CD19非病毒PD1定点整合CAR-T细胞(管线代号:BRL-201)产品治疗复发/难治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临床研究。非霍奇金淋巴瘤是一种原发于淋巴组织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占所有淋巴瘤80%-90%,虽然患者在初次治疗后疾病得到缓解,但之后往往出现复发。尽管已有CAR-T产品获批用于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治疗,可是总体疗效依然有待提高,且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大量细胞因子释放等造成的毒副作用也有待降低。
根据2023年5月18日eClinicalMedicine在线文章公布的最新临床数据,共入组21例患者,包含19例(90%)患者被诊断为III期或IV期,具备中度或更严重的疾病风险;并且4例患者治疗前的淋巴瘤组织中PD-L1表达率大于50%。结果表明,即使患者本身预期的预后较差,但经非病毒PD1-CAR-T细胞产品BRL-201治疗后仍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患者客观缓解率(ORR)高达100%,完全缓解率(CR)达到85.7%。在取得显著疗效的同时,未在任何患者中引起2级以上的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或神经毒性;并且至文章截止时间,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达到了19.5个月,患者长期获益显著高于现有同类病毒CAR-T产品。此项研究证明了BRL-201产品出色的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是迄今为止全球CAR-T细胞治疗难治复发淋巴瘤中高缓解率和低毒副反应的最好临床结果。值得一提的是,BRL-201的多中心I/II期注册临床研究现已正式开展。
BRL-201,适应症为复发/难治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R/R B-NHL),是利用邦耀生物自主研发的非病毒定点整合CAR-T平台(Quikin CART®)开发的CAR-T产品,这也是世界首个靶向CD19非病毒PD1定点整合的CAR-T产品。于2022年12月14日国内IND获得批准,正式进入注册临床阶段。
1,成本低,可惠及更多患者
BRL-201是在不使用病毒载体情况下,利用2020年获诺贝尔奖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对T淋巴细胞中PD1位点精确编辑,定点插入针对肿瘤细胞的靶向CD19的CAR分子,使用非病毒生产工艺可以极大减少因使用病毒载体带来的高昂成本,减少复杂的生产工艺。
2,制备快,适用进展快的患者
从生产工艺来看,传统CAR-T产品的制备时间都比较长,这极大增加了患者等待用药的时间,也意味着这样的CAR-T产品无法用于肿瘤进展非常快的患者。而邦耀生物的BRL-201产品采用非病毒制备方式,工艺简单,只需一步制备,即可同时实现CAR的持续性表达和T细胞内源基因的调控,大大缩短了整个CAR-T的制备时间,最短3天即可完成制备,极大提高了产能,可及时用于肿瘤进展快患者的治疗。
3,更安全,保证产品的均一性
非病毒定点整合可以让每个CAR序列都精确地插入到基因组的特定位点,能避免随机插入导致的致瘤风险,最大程度保证了CAR-T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开展的BRL-201治疗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试验(IIT)中,21例患者接受治疗后,未观察到CAR-T治疗相关的神经毒性和2级以上细胞因子风暴,证明了BRL-201具有出色的临床安全性。
4,更有效,打破复发难治枷锁
BRL-201的临床研究结果证明了该产品具有出色的临床有效性,是迄今为止全球CAR-T细胞治疗难治复发淋巴瘤中高缓解率和低毒副反应的最好临床结果,且患者长期获益显著高于现有同类病毒CAR-T产品,mPFS从2.9-12.8个月(现有病毒CAR-T)提高到20个月(邦耀BRL-201 CAR-T)。单细胞测序结果表明,BRL-201细胞产品中存在高比例的记忆性T细胞且具有更强的抗肿瘤免疫功能,回输后的CAR-T细胞具有长期存续的能力。
对于BRL-201研究成果再次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邦耀生物CEO郑彪博士表示:“BRL-201邦耀生物基于Quikin CART®平台开发的靶向CD19的非病毒PD1-CAR-T产品,是世界首个可在不适用病毒载体的情况下实现基因组定点整合的字体CAR-T细胞产品,能够一步实现在基因组PD1位点的重点整合和T细胞内源基因的调控干预,起到CAR-T和PD1抗体联合治疗的效果。具有成本低、制备时间短、工艺简单、安全性和有效性高等优点。可以说,BRL-201有望取代现有的传统CAR-T的I/II期临床研究已经正式开展,期待未来与多位临床专家共同携手,加速推进该产品的临床转化,惠及更多的肿瘤患者。”
02
Science | Gene-edited and -engineered stem cell platform drives immunotherapy for brain metastatic melanomas
近日,来自哈佛医学院的科学家们设计了一种新型免疫疗法,他们在Science子刊Science Translation Medicine上发表了“Gene-edited and -engineered stem cell platform drives immunotherapy for brain metastatic melanomas”的研究论文,通过设计一种基因编辑和基因工程改造的双干细胞平台,通过局部给药的方式,治疗PTEN基因缺陷的MBM小鼠模型,实验结果显示双干细胞递送溶瘤病毒相对于传统溶瘤病毒疗法具有更强的治疗效果。
更多解读:
近日,溶瘤病毒(OV)因其直接靶向癌细胞的特点,近年来备受科学家们关注,通过天然或经过基因修饰的病毒可以裂解肿瘤细胞,并能激活机体自身免疫发挥作用。通过ClinicalTrials.gov 检索,目前世界范围内的溶瘤病毒临床研究项目已超100项 ,关于溶瘤病毒产品的研发仍旧呈现出高增长态势。
在晚期黑色素瘤患者中,黑色素瘤脑转移(MBM)的概率高达60%,扩散到大脑的黑色素瘤患者在手术后其总生存期只有4-6个月,因为脑部肿瘤免疫抑制性质以及全身给药递送溶瘤病毒产生的免疫原性的阻碍,溶瘤免疫疗法的疗效仍具有挑战性。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是近期转移性黑色素治疗的主题之一,然而全身使用ICI的临床研究显示,ICI抗体进入大脑和脑脊液(CSF)的渗透有限,因此迫切需要可替代治疗药物。
研究团队所设计的这种工程化的“双干细胞”为同种异体干细胞(TSC),其中一种干细胞装载溶瘤性单纯疱疹病毒(oHSV),通过靶向肿瘤细胞并释放溶瘤病毒,从而诱导细胞凋亡,在这个过程中使用干细胞递送病毒可以增加病毒的释放量,并能解决oHSV因为抗体介导的病毒消除机制导致的不可全身给药的临床局限性。
通过体内体外研究结果表明,装载oHSV的SC具有通过主动释放免疫原性分子和趋化因子诱导肿瘤细胞死亡(ICD)的潜力,在激活宿主对肿瘤免疫应答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减少免疫系统对oHSV的清除,表明SC是oHSV治疗的合适载体。
而通过干细胞递送溶瘤病毒也产生了另一种问题,病毒到达靶点时成熟释放也会导致装载的干细胞发生裂解,使其不可持续治疗。为此科学家设计了另一种干细胞,采用CRISPR-Cas基因编辑技术敲除Nectin-1受体(SCN1KO ),敲除该基因的干细胞不能被溶瘤病毒靶向,并且能够释放各种免疫调节剂,包括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等,以作为辅助增强机体免疫能力。
双干细胞可以通过鞘内注射的方式进行局部给药,近年来这种给药方式已被用于其他疾病的治疗,但与其他免疫疗法不同的是,该疗法不需要反复给药。作者强调,这种治疗方式还可以用于其他脑转移的癌症,如肺癌、乳腺癌等,目前研究团队正在努力为这些癌症设计新的疗法。
此外,研究团队设计出的临床前MBM小鼠模型,采用PTEN基因缺陷的人源化MBM小鼠模型,PTEN基因缺陷会导致机体对ICI的抗性,与黑色素瘤患者发生脑转移的概率相关,并且显著影响其生存率,因此该模型能够忠实代表黑色素瘤脑转移的患者。通过测试,他们发现该疗法在小鼠模型中成功激活了树突状细胞和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其结果对于1期临床试验具有参考意义,并希望不久后的将来能够启动1期临床试验。
该研究结果提供了一种基于同种异体SC的黑色素瘤脑转移治疗策略,为其临床转化提供了一种路线图,为溶瘤病毒疗法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03
Nature | Ultraviolet radiation shapes dendritic cell leukaemia transformation in the skin
近日,权威学术期刊《自然》刚刚上线的一篇研究论文就发现,紫外线的危害能影响到骨髓中的细胞,最终成为一种急性白血病的推手。
更多解读:
癌症不是一下子出现的,许多肿瘤的发生与发展需要漫长的过程,起初可能只是某一个部位出现了癌前细胞(premalignant cells),而某些环境压力会促使其中携带特定突变的某个细胞加强生长,经过克隆性扩增进一步转变为癌细胞并导致疾病扩散。
BPDCN是一种侵袭性肿瘤,恶变于未成熟的免疫细胞——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常常通过皮肤上出现的恶性细胞来诊断,有时也会累及骨髓,最终发展成全身性疾病。
在这项新研究中,来自博德研究所(Broad Institute)、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哈佛大学医学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合作,重点关注了紫外线这一因素如何诱发癌前细胞发生恶性转变。
这些患者的皮肤中都检查出了病变细胞,但只有一部分显示累及骨髓,不过研究人员的分析结果显示,BPDCN其实源于骨髓,来自骨髓中的克隆性造血前体细胞。
克隆性造血并不会立刻引发血液疾病症状,却是白血病的重要伏笔。这项研究发现,癌前细胞从骨髓移动到皮肤,最终发展成皮肤上的恶性细胞,紫外线在疾病发展阶段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他们观察到,患者皮肤上的肿瘤最先发生在那些经常被晒的部位(例如头顶),并且这些肿瘤带有因紫外线辐射诱发产生的新突变。肿瘤系统发育重建结果显示,紫外线损伤发生于癌前细胞恶性转变之前。
作为一种免疫细胞,pDC细胞在皮肤伤口愈合、抗病毒、晒伤等过程中会移动到皮肤损伤处。和其他细胞一样,正常的pDC对紫外线诱导的死亡非常敏感。可对于BPDCN患者来说,作为癌前细胞的pDC通常在TET22基因上有一个突变,使它们接触到紫外线后可以继续存活。然而与此同时,这些细胞也会在紫外线辐射的诱导下获得了与恶性肿瘤相关的新突变,比如CDK2NA或RAS突变。最终,携带了更多突变的恶性细胞出现,并且还能继续扩散,包括回到骨髓。
综合这些结果来看,癌前细胞在皮肤中受紫外线辐射的影响是BPDCN肿瘤发病的重要环节。虽然BPDCN是一种相对罕见的白血病,但研究作者在论文中也提到,血液系统癌前细胞如何受紫外线影响而发生早期演变的模型,或许也适用于一些其他类型的白血病。
Sleep deprivation exacerbates microglial reactivity and Aβ deposition in a TREM2-dependent manner in mice
Single test-based diagnosis of multiple cancer types using Exosome-SERS-AI for early stage cancers
Geometric constraints on human brain function
资料根据公开数据搜集整理
资料整理:威斯尼斯人老品牌综合办公室
文章来源:公开信息搜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