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斯尼斯人娱乐官方网址-威斯尼斯人老品牌

新闻动态

一周资讯NO.114 |聚焦医药动态0520~0526

图片

引言

关注生命科学领域突破进展,聚焦热点政策,观澜创新治疗产品行业动态,耕耘于分秒,收获于细微,做乘风破浪的生物医药人!

图片







国内政策发布


01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关于无参比制剂品种仿制研究的公告(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图片

通知原文:

https://www.cde.org.cn/main/news/viewInfoCommon/8365f7c469da78029e3a652adb37b384








药物监管获批情况



01


持续缓解达3年!基因疗法获FDA再生医学先进疗法认定,有望明年递交上市申请

近日,REGENXBIO公司宣布,美国FDA授予了其基于腺相关病毒(AAV)的在研一次性基因疗法RGX-121再生医学先进疗法认定(RMAT)。该疗法旨在治疗II型黏多糖贮积症(MPS II)


02


对抗死亡率过半的这项疾病!FDA刚刚批准创新疗法

近日,美国FDA已批准Entasis Therapeutics开发的抗生素组合疗法Xacduro(sulbactam-durlobactam,SUL-DUR)上市用于治疗由鲍曼不动杆菌-醋酸钙复合体(Acinetobacter baumannii-calcoaceticus complex)的敏感菌株引起的医院获得性细菌性肺炎(HABP)和呼吸机相关性细菌性肺炎(VABP)的18岁及以上的患者。


03


拜耳PI3K抑制剂「可泮利塞」在中国获批

中国国家药监局(NMPA)官网公示,拜耳(Bayer)PI3K抑制剂注射用盐酸可泮利塞(copanlisib)在中国申报的首个适应症上市申请已获得批准。根据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优先审评公示,该申请针对适应症为:治疗既往至少接受过两种系统性治疗的复发或难治性滤泡性淋巴瘤(FL)成人患者


04


有望成为首款!武田创新疗法获FDA优先审评资格

日前,武田(Takeda)宣布,美国FDA已接受其为治疗先天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TTP)患者开发的酶替代疗法TAK-755的生物制品许可申请(BLA),并授予其优先审评资格。新闻稿指出,如果获得批准,它将成为首款治疗cTTP的ADAMTS13酶替代疗法


05


里程碑!首款可「重复使用」的基因疗法获FDA批准

日前Krystal Biotech公司宣布,美国FDA已批准其基因疗法Vyjuvek(beremagene geperpavec)上市,用于治疗营养不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DEB)。这款基因疗法的获批斩获了多项“第一”,新闻稿指出,它是首个FDA批准的外用基因疗法,也是首款可重复给药的基因疗法。它同时为DEB患者带来了首款获批基因疗法。Vyjuvek是一款使用单纯疱疹病毒(HSV)载体的获批基因疗法,它的上市也代表着基于非腺相关病毒(AAV)载体基因疗法的开发取得了关键性进展。


06


首款!潜在重磅双特异性抗体获FDA加速批准

近日,艾伯维(AbbVie)和Genmab公司今日宣布,美国FDA已加速批准双方联合开发的双特异性抗体疗法Epkinly(epcoritamab)上市,治疗复发或难治性(R/R)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包括由惰性淋巴瘤发展而成的DLBCL以及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HGBL),这些患者已经接受过两种以上的全身疗法。FDA的加速批准是根据Epkinly的缓解率和缓解持续时间数据。新闻稿指出,这是首款获FDA批准治疗DLBCL患者的双特异性抗体疗法。这款创新疗法也被行业媒体Evalute列为今年有望获批的十大潜在重磅疗法之一。


07


干眼症新药获FDA批准上市,恒瑞医药拥有中国权益

近日,博士伦(Bausch + Lomb)公司和Novaliq公司宣布,美国FDA已批准全氟己基辛烷滴眼液(此前称NOV03)上市,用于治疗干眼症的体征和症状,这是一种直接针对泪液蒸发的干眼症创新疗法


08


新亚群“现货”G-NK细胞疗法获批IND|全球NK疗法研发格局速览

近日,生物技术公司Indapta Therapeutics宣布,FDA已经批准了其在研NK细胞疗法IDP-023的IND申请,将于2023年下半年开始在多发性骨髓瘤(MM)和淋巴瘤患者中进行首个人体1期试验,并将MD安德森癌症中心将作为临床基地,由Krina Patel博士主导该项研究。


09


翌圣支原体检测产品助力普罗凯融MSCohi-O®获FDA孤儿药资格认定

前,翌圣生物重要战略合作伙伴——广东普罗凯融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普罗凯融”收到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孤儿药开发办公室(Office of Orphan Products Development, OOPD)的函件,通知其自主开发的MSCohi-O®获FDA颁发孤儿药资格认定。


10


传奇生物向EMA递交扩大CARVYKTI适应症申请

日前传奇生物宣布,已向欧洲药品管理局(EMA)递交了一项基于CARTITUDE-4研究(NCT04181827)的CARVYKTI® (cilta-cel,西达基奥仑赛)的II类变更申请,该研究评估了既往接受过1-3线治疗后复发且来那度胺耐药的多发性骨髓瘤成人患者的疗效。此次申请由合作伙伴杨森的附属公司Janssen-Cilag International N.V.向EMA提交。


11


首仿!科伦药业「替格列汀」获批,治疗2型糖尿病

日前,药监局官网显示,科伦药业的氢溴酸替格列汀片获批上市,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这是国内首个上市的氢溴酸替格列汀片仿制药。


12


阿伐替尼新适应症获FDA批准

日前Blueprint Medicines宣布,阿伐替尼(avapritinib)新适应症获FDA批准,用于治疗惰性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症(ISM),该产品也是ISM领域首款疗法。


图片


1

一线治疗肺癌,LAG-3组合疗法达到91%疾病控制率

近日,Immutep公司宣布,其LAG-3融合蛋白疗法eftilagimod alpha(efti),与抗PD-1抗体疗法和双联化疗联用,在一项由研究者发起的1期临床试验中获得积极结果。试验结果显示,针对晚期或转移性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三联组合疗法达到67%的总缓解率(ORR)和91%的疾病控制率(DCR)。值得一提的是,81%的患者PD-L1表达评分(TPS)<50%,与PD-L1高表达患者相比,他们对抗PD-1疗法的应答较差。


2

针对晚期致命疾病,阿斯利康联合开发单抗临床结果积极

近日,Neurimmune公司公布了其与Alexion公司合作开发的NI006用于治疗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心肌病(ATTR-CM)的积极1期临床试验结果。Alexion是阿斯利康(AstraZeneca)旗下专注于罕见病领域的子公司。NI006则是针对ATTR-CM的病理原因所开发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有望治疗晚期ATTR-CM患者。


3

16周可减重近10斤,辉瑞口服GLP-1受体激动剂2b期临床结果发布

日前,辉瑞(Pfizer)公司发布了在研口服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danuglipron的2b期临床试验结果。试验结果显示,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danuglipron显著降低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水平和体重。接受最高剂量danuglipron治疗患者的HbA1c降低1.16个百分点,体重减少4.17公斤。


4

潜在首款!Dupixent降低慢阻肺恶化风险30%

日前,赛诺菲(Sanofi)和再生元(Regeneron)联合宣布,重磅IL-4/IL-13抑制剂Dupixent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3期临床试验结果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这一结果同时在2023年美国胸科学会(ATS)年会上报告。新闻稿指出,Dupixent是首个将COPD中重度急性恶化率降低30%的生物制品。同时,它在治疗12周和52周后显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如果获批,它将成为首个治疗COPD的生物制品。


5

显著改善晚期NASH患者肝脏生理功能,新机制疗法达到2期临床终点

近日,Hepion Pharmaceuticals公司宣布,在研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疗法rencofilstat在2期临床试验ALTITUDE-NASH中达到主要终点,显著改善晚期NASH患者的肝脏生理功能。此外,rencofilstat达到所有的次要终点,包括肝损伤生物标志物,丙氨酸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指标,以及多个与纤维化相关的生物标志物。


6

一线治疗NSCLC!阿斯利康奥希替尼3期试验结果积极

近日,阿斯利康(AstraZeneca)公布FLAURA2临床3期试验积极数据。分析显示,与单独使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Tagrisso(osimertinib,奥希替尼)相比,Tagrisso与化疗药物联用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EGFR突变型(EGFRm)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更能显著且有临床意义地改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


7

首个!罗氏BTK抑制剂达2期试验主、次要终点,3期试验进行中

罗氏(Roche)日前宣布FENopta临床2期试验的积极结果,该试验评估口服BTK抑制剂fenebrutinib在治疗复发性多发性硬化症成人患者中的效果。该试验达到主要和次要终点,fenebrutinib显著降低与安慰剂相比的多发性硬化症(MS)疾病活动的磁共振成像(MRI)标志。根据新闻稿,fenebrutinib治疗MS的临床3期试验正在进行中,其是目前所有MS临床3期试验中的首个可逆抑制剂。


8

首次!潜在解锁mRNA疗法新应用,Moderna公布最新试验结果

Moderna在2023年美国基因细胞治疗学会(ASGCT)年会上报告其用于治疗丙酸血症(PA)的在研mRNA-3927疗法的临床1/2期试验中期数据。根据新闻稿,这是mRNA疗法作为细胞内蛋白质替代疗法的首次临床试验结果公布。分析显示,试验展现初步疗效,且未观察到剂量限制毒性或因药物相关治疗伴发不良反应(TEAEs)而中止试验。该试验进入剂量扩展阶段。


9

超过八成患者达标,创新疗法达到3期临床终点

,PTC Therapeutics公司日前宣布,治疗成人和儿童苯酮尿症(PKU)患者的在研疗法sepiapterin,在3期临床试验中达到了主要终点。在主要分析患者群体中,接受sepiapterin治疗的患者平均苯丙氨酸水平减少63%。值得一提的是,超过80%患者的血液苯丙氨酸水平降低到了美国和欧盟指南指定的目标水平之下。


10

敲除CBLB,基因编辑的CD79a / CD20 CAR-T显著增强T细胞活性

2seventy bio公布了CD79a / CD20双靶点CAR-T细胞疗法bbT369的新进展,以及该公司T细胞受体技术以及独特的细胞治疗工程化能力,相关技术能产生有效靶向的抗肿瘤活性的同时,通过控制T细胞的反应限制脱靶毒性,以潜在地提高一系列癌症的治疗效力。


图片

01

 

Science Targeted delivery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 in combination with CCNU induces a T cell-dependent regression of glioblastoma

图片

近日苏黎世大学( University of Zurich)和Philogen S.p.A.公司的研究人员将免疫疗法和化疗相结合,成功消灭了胶质母细胞瘤小鼠大脑中的肿瘤。在复发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中,该疗法组合带来了显著的客观缓解。这些研究发现已整理发表在《科学》杂志子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

更多解读:

胶质母细胞瘤(GBM)是成人中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脑肿瘤。当前对于新发胶质母细胞瘤的标准治疗手段包括最大限度的安全手术切除,并辅以化疗放疗。但这些治疗手段不能阻止癌症复发而一些新兴的治疗方式,如免疫治疗并没有显示出有益于患者存活的抗肿瘤活性胶质母细胞瘤亟需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GBM患者通常只能在确诊后活几年。在接受手术和放/化疗后,肿瘤可以得到有效的缓解,然而一旦疾病复发,这些患者的预后不容乐观。在这项新研究中,研究人员将免疫疗法L19TNF与化疗药物CCNU(环己亚硝脲)相结合,或是与临床上常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用,在小鼠和人体上测试了这些组合疗法的抗肿瘤效力。L19TNF是一种基于肿瘤坏死因子(TNF)的抗体-细胞因子融合蛋白,前者可以选择性地定位于癌症的新生血管,而后者是一种可以调节机体免疫反应的蛋白质,以增强人体免疫系统对肿瘤的杀伤能力


在小鼠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L19TNF成功地让肿瘤的微环境变“热”,并促使肿瘤细胞表达更多抗原——这些抗原是免疫细胞的攻击靶点,让癌细胞重新暴露在免疫系统的攻击雷达下。此外,研究中还观察到人体的自然杀伤(NK)细胞和T细胞聚集来对抗肿瘤。不论是接受L19TNF+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还是L19TNF+CCNU联合治疗的小鼠,它们在治疗后都出现了肿瘤面积的缩小。但L19TNF+CCNU的治疗组合显示出最显著的(P<0.001)生存益处,有80%的小鼠得以长期存活下来。更加令人惊喜的是,这些长期存活的小鼠在接受初始治疗6个月之后,当研究人员再次将胶质瘤细胞植入对侧大脑时,这些幸存小鼠没有再发展出肿瘤——表明这种疗法具有持久的抗肿瘤效果,并激发了机体的保护性免疫功效

在小鼠模型中的积极结果鼓舞了研究人员将该研究结果转化为临床应用。他们随后在6名接受过标准化疗/放疗后首次出现疾病进展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中启动了1/2期临床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这些患者对于L19TNF和CCNU治疗组合的耐受性良好。已经有三名患者出现了客观缓解,所有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43.3周,这比作为单药治疗的CCNU所报道的生存期(4-12周)要长。此外,6名患者中有4人在6个月时未发生疾病进展。


虽然目前的数据还不足以证明该疗法在人类患者中的有效性,但初步结果颇具前景。研究人员正在为2期试验招募患者,未来的试验将把L19TNF与标准护理方案进行比较,以阐明该组合疗法是否真实有效。此外,研究人员还在探索将L19TNF与其他免疫疗法结合起来,如CAR-T疗法,他们在谈到这些早期结果时表示:“如果能在更大的群体中得到证实,这些结果会给予我们和患者信心——我们正处于正确的轨道上。


02


Nature | Uridine-derived ribose fuels glucose-restricted panvreatic cancer

图片

在最近发表于《自然》的一篇论文中,作者在19种PDA细胞系中筛选了超过175种营养素的促增长能力,其中包括一些大家普遍关注的糖、蛋白质和脂质,另外也有很多其他的含碳或者氮的分子。

更多解读:

      胰腺导管腺癌(PDA)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肿瘤类型,并且多数治疗方法都对其无能为力。这种高致死性源自于其特殊的肿瘤微环境,其中充斥了大量扩张的成纤维细胞以及细胞外基质沉积物。

这意味着,PDA肿瘤中的毛细血管会受到压力而塌陷。缺乏功能性的血管可以导致药物渗透性变差,但肿瘤本身也无法获得充足的营养。根据过去我们对肿瘤的认知,快速生长的癌细胞理所当然需要大量能量供给,而葡萄糖就是最好的原料。

为此,还有些研究尝试通过阻断癌细胞的葡萄糖代谢来“饿死”癌细胞。但对PAD来说,想通过断糖来饿死它们是不太行的。由于缺乏血管,它们的快速生长早就不依赖血液中的葡萄糖了,而是依赖于一种称作尿苷的分子。

研究的通讯作者Costas Lyssiotis博士指出,癌细胞在面临竞争或者血管不畅通时会产生所谓的“危机时期”事件,“它们能感知环境中葡萄糖和尿苷的浓度,并做出适应性行为。”根据他们的测试,当葡萄糖浓度很高时,癌细胞使用尿苷的比例相对较低;而一旦葡萄糖逐渐消失,尿苷中的碳就会占据代谢循环中的大部分。

在尿苷代谢中,尿苷磷酸化酶1(UPP1)非常重要,UPP1往往会协同尿苷代谢提升表达水平,而一旦阻断UPP1的表达,小鼠的胰腺肿瘤生长会出现明显阻碍,这也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饿死”肿瘤方法。

无独有偶,上周《自然-代谢》的一项研究也发表了类似的结论,根据论文,癌细胞在无糖培养基中的时候,只需在里面添加一些RNA,它们就能分解其中的尿苷用于生长。在这项实验中,作者观察到尿苷参与的糖酵解过程在黑色素瘤中最为突出,同时也存在其他的癌症类型中。这也说明癌细胞分解和代谢尿苷的本领非常普遍,我们很可能一直低估了它们从糖类以外分子获取能量的能力。
以葡萄糖组为对照,研究者发现了几种代谢物,它们被癌细胞利用的水平与葡萄糖相当,大多数PDA细胞系会选择腺苷、尿苷和其他几种糖作为能量来源。根据代谢活性评估,4种PDA细胞系中,尿苷与葡萄糖会以相似的程度促进新陈代谢

此外,不只是尿苷,尿苷衍生的核糖同样可以支持癌细胞的代谢,促进PDA的生长。

除了在体外的细胞皿,小鼠体内的这一套代谢流程同样能走得通。借助基因工程化的胰腺癌小鼠,研究者定期往它们身体注射了带有放射性标记的尿苷,结果1个小时后,他们就在肿瘤中检测到了大量的尿苷。这些尿苷被分解,参与了癌细胞的核苷酸构成、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等多个关键生理代谢过程。


03


Nature | GAP43-dependent mitochondria transfer from astrocytes enhances glioblastoma tumorigenicity

图片

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是原发性脑癌中最常见与最致命的类型,具有高度侵袭性,且治疗选择有限。而根据最近发表在《自然-癌症》(Nature Cancer)上的一项新研究胶质母细胞瘤之所以侵袭性高、能抵抗治疗,一个重要原因是其癌细胞常常会从健康细胞中“偷取”线粒体——产生能量的关键细胞器

更多解读:   

在很多类型的癌症中,包括胶质母细胞瘤,癌细胞都十分擅长从周围环境中获取资源,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因此,破解癌细胞如何与健康细胞相互作用,研究人员可以有机会设计新的疗法,来阻止癌症发展。

而在这项新研究中,美国克利夫兰诊所(Cleveland Clinic)的科研人员发现,中枢神经系统中具有重要功能的胶质细胞——健康的星形胶质细胞,成为了癌细胞的觊觎对象。胶质母细胞瘤与星形胶质细胞细胞之间形成网络,完整的线粒体被源源不断地从星形胶质细胞转移到胶质母细胞瘤细胞中

正常情况下,每个细胞中有数以千计的线粒体,它们就像细胞的“电池”,在细胞死亡等信号传导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对于癌细胞来说,线粒体也是必不可少的,常规的化疗和放疗可以靶向线粒体破坏肿瘤。


然而,由于胶质母细胞瘤细胞会从星形胶质细胞中获取线粒体,肿瘤的生长变得更加嚣张。该研究发现,在胶质母细胞瘤中,线粒体转移导致了有利于肿瘤生长的代谢、信号传导和表观基因组重塑,促进了癌细胞的干细胞特性,包括自我更新和致瘤性

研究人员指出,要治疗这种高度侵袭性脑瘤,弄清楚胶质母细胞瘤细胞与神经系统的复杂相互作用,对于开发新疗法至关重要。此次新研究发现,在线粒体转移的过程中,有一种名为GAP43的蛋白至关重要,因此靶向抑制GAP43有望作为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新策略。



其他最新文章推荐

Upadacitinib induction and maintenance therapy for crohn's disease

图片

Effects of hunger on neuronal histone modifications slow aging in Drosophila

图片

Ketamine versus ECT for Nonpsychotic Treatment-Resisitant Major Depression

图片

图片


资料根据公开数据搜集整理

资料整理:威斯尼斯人老品牌综合办公室

文章来源:公开信息搜集


相关阅读



一周资讯NO.113 |聚焦医药动态0513~0519

一周资讯NO.112 |聚焦医药动态0506~0512

一周资讯NO.111 |聚焦医药动态0429~0505

一周资讯NO.110 |聚焦医药动态0422~0428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