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生命科学领域突破进展,聚焦热点政策,观澜创新治疗产品行业动态,耕耘于分秒,收获于细微,做乘风破浪的生物医药人!
01
关于举办2023年“细胞和基因治疗产品临床研发技术指导原则主题”线上培训会的通知
通知原文:
https://www.cde.org.cn/main/news/viewInfoCommon/4feceb2671b6c4c553570bd1eec459b5
01
降低83%住院率!RSV抗体3期试验积极结果公布,中国上市申请完成
近日,阿斯利康(AstraZeneca)与赛诺菲(Sanofi)联合开发抗体nirsevimab的3b期临床试验积极结果公布。分析显示,nirsevimab使得婴孩因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而需住院治疗的比率降低了83%。值得注意的是,日前此款RSV抗体已完成向中国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递交上市申请。今年1月,美国FDA也接受了该产品的生物制品许可申请(BLA)。
02
“智能”CD19/CD20 CAR-T ORR达91%,老牌靶点CAR-T差异化转型竞争加速
近日,专注于针对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开发创新CAR-T细胞疗法的临床阶段公司ImmPACT Bio宣布,其潜在“first-in-class ”CAR -T产品IMPT-314已获FDA授予快速通道指定。IMPT-314是一款同时靶向B细胞抗原CD19与CD20的双特异性自体CAR-T细胞疗法,用于治疗B细胞介导的恶性肿瘤,包括复发或难治性(R/R)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HGBCL)、原发性纵隔B细胞淋巴瘤(PMBCL)以及经两线或多线全身性治疗后出现的滤泡性淋巴瘤(FL)。
03
勃林格殷格翰罕见皮肤病新药全球率先在华申报新适应症,预防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发作
近日,勃林格殷格翰宣布,已正式向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药品审评中心(CDE)递交公司罕见皮肤病创新靶向生物制剂圣利卓(通用名:佩索利单抗注射液)新适应症上市申请,用于预防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Generalized Pustular Psoriasis,GPP)发作。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新适应症递交上市申请早于欧美日,使得圣利卓成为首个全球同步研发并率先在华递交上市申请的全球新药,开创了行业先河!
04
全球首个!广州威斯克生物获国家药监局批准开展针对XBB等新冠流行毒株的三价重组蛋白疫苗的临床试验
日前,由威斯克生物/川大华西医院针对最新流行XBB等新冠变异株研发的重组三价新冠病毒三聚体蛋白疫苗(Sf9细胞),已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签发的《药物临床试验批件》,将尽快开展相关的临床试验研究,并在广州威斯克生物进行商业化生产,以尽早将这款新型疫苗投入市场,用于当前流行的XBB等新冠变异毒株感染的预防。这款疫苗也是在全球率先进入临床试验的针对XBB等变异株的重组三价新冠疫苗。
05
德琪医药ATG-031成为全球首个进入临床的抗CD24单抗
日前,德琪医药有限公司(简称“德琪医药”,香港交易所股票代码:6996.HK)宣布,全球首创(first-in-class)抗CD24单克隆抗体ATG-031的I期临床试验申请(IND)已获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
06
艾伯维JAK抑制剂乌帕替尼获FDA批准治疗克罗恩病
近日,FDA宣布批准Rinvoq(乌帕替尼,45mg[诱导剂量],15mg和30mg[维持剂量])用于治疗中度至重度活动性克罗恩病(CD)成人患者,这些患者对一种或多种肿瘤坏死因子阻滞剂反应不足或不耐受。此前,乌帕替尼已于今年4月获欧盟委员会批准该适应症,该药物也是全球首个获批治疗中重度CD的口服产品。
07
百泰生物尼妥珠单抗新适应症申报上市
近日,CDE网站显示,百泰生物的EGFR单抗尼妥珠单抗在国内申报新适应症。根据已公开的临床进展,推测此次申报的适应症为联合放化疗治疗不可切除局部晚期头颈癌。尼妥珠单抗是百泰生物开发的一种靶向EGFR的人源化比例达到95%的单克隆体,是我国第一款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药物。
08
海思科「利鲁唑口溶膜」国内申报上市,治疗渐冻症
近日,CDE官网显示,海思科利鲁唑口溶膜上市申请获受理,用于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俗称渐冻症)。利鲁唑口溶膜(商品名:Exservan)是一款由Aquestive Therapeutics使用其 PharmFilm®创新药物递送技术开发而成的口服薄膜制剂。
09
齐鲁制药「奥拉帕利」获批上市
日前,药监局官网显示,齐鲁制药奥拉帕利片获批上市。这是国内首款获批上市的奥拉帕利仿制药。
10
卫材抗癫痫药物「吡仑帕奈口服混悬液」在华获批上市
日前,NMPA官网显示,卫材吡仑帕奈口服混悬液获批上市,用于治疗成人和4岁及以上儿童癫痫部分性发作(伴有或不伴有继发全面性发作)的治疗。本次批准是吡仑帕奈口服混悬液在中国的首次获批上市。
11
FDA委员会支持肾上腺素鼻喷雾剂上市,治疗I型过敏反应
日前,
12
爱科诺口服TYK2/JAK1抑制剂获HREC批准开展I期临床试验
日前,爱科诺生物医药(苏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爱科诺)宣布,其创新口服小分子TYK2/JAK1抑制剂AC-201获澳大利亚人类临床研究伦理委员会(HREC)批准,即将在澳洲正式启动临床试验。该临床试验是一项评价AC-201在健康成人中的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食物影响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单剂量和多剂量递增的I期临床。
十分之一感染者死亡…GSK疫苗有望提供广泛保护,3期试验积极结果公布
GSK近日公布了其组合疫苗MenABCWY临床3期试验的初步结果,该疫苗在10-25岁的健康个体中以6个月间隔接种两剂。分析显示,试验达所有主要终点,与Bexsero(脑膜炎球菌B群疫苗)和Menveo(脑膜炎球菌A,C,W-135和Y结合疫苗)相比,此疫苗在10-25岁个体中达统计非劣效性,且具可接受的安全性。
抗体-小核酸偶联药实现肌肉/CNS双重递送,为罕见肌肉疾病带来新希望
近日,Dyne therapeutics在ASGCT 2023上展示了抗体-寡核苷酸偶联物(AOC)DYNE-101新的临床前数据,该药物基于FORCE™平台,用于治疗1型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DM1)。在非人灵长类动物中实现了对中枢神经系统(CNS)的递送,并且在DM1小鼠模型中,可以减少大脑中的病灶。
创胜集团宣布TST002 (Blosozumab)治疗中国骨密度降低患者取得令人鼓舞的I期临床数据
创胜集团(06628.HK),一家具备生物药品发现、研发、工艺开发和生产全流程整合能力的临床阶段的生物制药公司,近日宣布TST002(Blosozumab)治疗中国骨密度降低患者取得令人鼓舞的I期临床数据。TST002(Blosozumab)耐受性良好,不同剂量组的患者在接受TST002单药静脉注射后的第85天,均出现显著的骨密度增加。
LNP递送mRNA转染NK细胞,打开CAR-NK疗法新思路
近日,荣灿生物医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与四川阿思科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发布双方合作项目“mRNA-LNP工程化CAR-NK细胞治疗肿瘤”的临床前动物试验数据。该项目利用荣灿生物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LNP技术递送阿思科力CAR mRNA至异体NK细胞,取得了90%以上的递送效率;体内数据显示,对动物实体瘤肿瘤模型抑瘤率近80%。
布局第4项适应症,亘喜生物开启GC012F针对难治性SLE的临床探索
致力于开发高效、经济的细胞疗法用于癌症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的全球临床阶段生物制药公司亘喜生物科技集团(纳斯达克股票代码:GRCL;简称“亘喜生物”)近日宣布在中国启动一项全新的、评估旗下B细胞成熟抗原(BCMA)和CD19双靶点自体FasTCAR-T GC012F治疗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或狼疮)的由研究者发起的临床试验(IIT)。
聚焦耳聋!多款双载体AAV基因疗法挺进临床,CRISPR基因编辑/RNA碱基编辑渐兴起
近日,Decibel Therapeutics在ASGCT年会上公布了其领先的基因候选产品DB-OTO临床数据,用于治疗otoferlin基因突变而导致的听力损失。
HBV的治疗“骨架”Vir-2218,以期实现功能性治愈
近日,Vir Biotechnology宣布,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试验完成了2期临床试验首个患者的给药,本试验旨在评估Vir-2218、Vir-3434、PEG-IFN-α和NRTI(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联合用药在不同阶段慢性乙肝人群中的疗效。
肝脏脂肪含量最高降低52%!一款NASH新药IIb期研究成功
近日,Viking宣布肝靶向性甲状腺激素受体β(THR-β)激动剂VK2809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的IIb期Voyage研究达到主要终点。
先声药业/凌科药业JAK1抑制剂II期研究结果积极
近日,先声药业与凌科药业共同宣布,JAK1抑制剂LNK01001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II期临床试验取得了积极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治疗12周后,LNK01001高低两个剂量组的患者病情显著改善,疗效皆超过所有预定的主要终点及关键次要终点,相对安慰剂都显示了有统计学意义的疗效差异。治疗24周后,高低剂量组的ACR20达标比例均超过90%。
神州细胞4价新冠疫苗III期研究达到保护力主要终点
近日,神州细胞宣布重组新冠疫苗4价S三聚体蛋白疫苗(SCTV01E)国内III期保护效力和安全性临床试验已完成关键性数据最终分析并取得主要结果。
01
CELL | Extracellular vesicles in fatty liver promote a metastatic tumor microenvironment
近日,Cedars-Sinai癌症中心(Cedars-Sinai Cancer)的研究人员发现了脂肪肝中由肝细胞衍生的细胞外囊泡(EVs)在CRC肝转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进一步揭示了其具体分子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已整理发表在知名学术期刊Cell Metabolism。
更多解读:
结直肠癌(CRC)是全球第三大高发癌症,也是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其中,肝转移是CRC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伴随着现代社会营养过剩、久坐少动的生活方式,脂肪肝的发病率逐年攀升,除了为肝脏健康带来挑战之外,这种脂肪性肝脏病变还会加剧CRC肿瘤的肝脏转移。然而,脂肪肝影响CRC肿瘤向肝脏转移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细胞外囊泡含有生物活性大分子,如miRNAs、脂质和蛋白质。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中,肝细胞衍生的EVs产生增加,同时其内部的miRNA含量也发生了变化。既往研究发现,原发性肿瘤衍生的EVs可以迁移到肝脏,并促进预转移(premetastatic)微环境的形成以及促进转移的炎症反应。那么,肝脏内产生的EVs——特别是在NAFLD条件下,对于肝环境会产生哪些影响呢?为了解答这个问题,研究人员对脂肪肝产生的EVs内容物展开了研究。他们发现在NAFLD条件下,肝细胞产生的EVs含有促癌性的miRNAs,并且促成了一种预转移和促转移的肝脏微环境,使得CRC肿瘤更容易发生肝脏转移。
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脂肪肝的肝细胞分泌产生的EVs可以将促癌性miRNAs分子转移到癌细胞,通过抑制LATS2的表达来上调YAP活性极其相关信号通路。YAP活性的上调随即通过增强M2-TAM型巨噬细胞的招募、同时耗竭CD8阳性T细胞来构成免疫抑制微环境,从而促进CRC肿瘤肝脏转移病灶的生长。
总言之,NAFLD有助于形成一个复杂的转移性肿瘤微环境,并以此促进CRC肝脏转移。随着全球NAFLD疾病负担的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伴有肝转移的CRC患者对抗癌治疗反应的多样性。作者指出,这项研究的结果说明即使是轻度的脂肪肝也增加了癌症扩散的风险。为此,他们呼吁医生应当留心那些可能患有脂肪肝的CRC患者。
这项研究为NAFLD促进CRC转移背后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NAFLD患者体内肿瘤微环境的复杂性。研究结果为转移性肿瘤的侵袭性和脂肪肝患者对抗癌疗法反应不佳找到了可能的原因,为未来开发精准疗法以治疗CRC伴肝转移的患者指明了方向。
02
Mol Biol Cell | The scaffold RhoGAP protein ARHGAP8/BPGAP1 synchronizes Rac and Rho signaling to facilitate cell migration
近期,新加坡国立大学机械生物学研究所、新加坡国立大学理学院生物科学系的研究团队,以及外部合作者组成的研究团队共同合作,他们深入了解了引起癌细胞改变和穿过血管的细胞活动,以便更好地理解癌细胞扩散的过程,最终发现了一种在癌细胞转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蛋白BPGAP1。该研究成果已发表在美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出版的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杂志的“Forces On and Within Cells”特刊上。
更多解读:
癌症是全球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约占总死亡人数的六分之一。其中,90%以上的死亡是由转移性癌症导致的。当癌细胞从原发灶中脱落,然后通过血管或淋巴系统在体内迁移,并最终附着在其他器官或组织上时,就会出现转移性癌症。因此,癌细胞如何能发展出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的能力这一问题是科学家们寻找潜在癌症治疗方法的关键点之一。
03
Nature | Post-translational covalent assembly of CAR and synNotch receptors for programmable antigen targeting
近日,Coeptis Therapeutics Holdings(简称“Coeptis”)生物制药公司在Nature上发布了题为“Post-translational covalent assembly of CAR and synNotch receptors for programmable antigen targeting”技术研究的评审文章。文章介绍了抗原受体设计的关键进展,创建了通用衔接子synNotch系统和通用CAR系统SNAP,运用共价化学对细胞行为进行多样化编程,开发“通用”受体,通过共价连接携带苄基鸟嘌呤(BG)基序的共同使用的抗体可以在翻译后指导受体特异性。SNAP-SynNotch系统为CAR-T疗法提供了一个高度可编程的治疗平台。
更多解读:
Coeptis致力于开发创新的癌症细胞治疗平台,打破传统治疗模式。Coeptis已经获得了一种名为SNAP-CAR的CAR-T细胞治疗平台的授权,以开发通用细胞方法,该技术正在匹兹堡大学进行临床前开发。2022年8月31日,Coeptis获得了SNAP CAR-T技术在带有抗体或抗体片段的人类癌症领域的许可技术和商业化权利。目前,Coeptis研究团队正在计划针对HER2表达的癌症进行临床计划。
SNAP CAR-T旨在成为一个治疗各种类型癌症的通用CAR-T细胞治疗平台,有望实现一个T细胞群体能靶向多个肿瘤抗原,开发出针对多种癌症的细胞疗法,包括血液肿瘤和实体瘤。这种CAR-T细胞不是直接与肿瘤细胞上的靶结合,而是与一种或多种抗体衔接子共同使用,抗体衔接子与肿瘤细胞结合,并配有化学基团,后者通过共价键将肿瘤细胞不可逆地连接到SNAP CAR-T。
在实验过程中,SNAP CAR-T技术通过工程细胞与针对患者癌症特异性蛋白的抗体一起给药,这些抗体被标记为苄基鸟嘌呤分子,随后这种分子与SNAPtag特殊酶形成最强亲和力的共价键,将此抗体“焊接”到受体上去赋予识别癌细胞的能力,这种结合将获得高度有效的治疗活性。SNAP CAR-T作为一种多抗原CAR-T技术,有可能扩展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针对各种癌症和其他适应症的靶向能力,包括HER2表达癌症,这类技术突破将会成为细胞疗法中的一项重大进展。
研究人员表明,他们的通用SNAP-CAR和SNAP-SynNotch受体可以通过添加相应的抗体来激活不同的靶标。SNAP标签自标记酶在T细胞膜上的表达使受体与共同施用的苄基鸟嘌呤 (BG) 偶联抗体之间发生共价相互作用。针对不同抗原的抗体可以激活 SNAP 受体及其下游效应器功能。多种抗体能够同时或相继融合到受体上,这在理论上可阻止突变,防止复发,并能减少为另一轮治疗重新设计T细胞的昂贵成本与治疗时间。
研究人员在人类细胞和小鼠模型中测试了SNAP CAR-T系统,以人类CD20和HER2为目标,评估其对血癌和实体瘤抗原的效力。所有接受SNAP CAR-T细胞和抗体的小鼠都显示出明显的肿瘤消退。在针对HER2+肿瘤的实验中,大约80%的小鼠没有检测到肿瘤。
通过在试管内和在活生物体内的两种模型,研究者证明了SNAP CAR-T平台能提供一种强大的衔接策略,工程细胞可对多种抗原进行完整地可编程靶向。此外,试验得出了以下结论:这些系统具有临床应用和生物技术应用的潜力,为研究人员提供了快速筛选CAR和synNotch候选抗体的能力,并在高度特异性的抗体-抗原相互作用下能重新连接和激活细胞程序。
The Caenorhabditis elegans anchor cell transcriptome:ribosome biogenesis drives cell invasion through basement menbrane
Gut microbiota in colorectal cancer development and therapy
Repeated blood-brain barrier opening with an implantable ultrasound device for delivery of albumin-bound paclitaxel in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glioblasrtoma:a phase 1 trial
资料根据公开数据搜集整理
资料整理:威斯尼斯人老品牌综合办公室
文章来源:公开信息搜集
相关阅读